close

陳健誠


隨著台灣TFT LCD面板廠商的積極投入量產,佔有LCD模組材料成本達18%的背光模組產業,也隨著降低成本的競爭需求,紛紛有廠商於國內建廠並投入生產,其原因在於背光模組的技術進入門檻相較其他關鍵零組件為低,且屬於勞力密集生產及製造管理需求高的產業模式,頗合乎國內廠商投入,其中值得探討的是台灣廠商採取不同於一般水平分工或垂直整合的經營模式,而是採用一種所謂“In House”的產業模式,本文將針對此一特殊的經營策略作分析探討。


 


(一)      台灣內製化需求及“In House”的經營策略考量


日本是最早擁有LCD相關產品的量產經驗,對於LCD關鍵零組件的生產技術及材料掌握度也具有領先地位,然而因近年來日本總體經濟影響所致,使得其對於LCD產業投資策略傾向於新技術開發研究,爭取新產品成長期切入點時的豐厚利潤;韓國則傾向於「大兵團」作戰的模式,以大筆資金投入量產迅速搶佔市場,在保有強大市佔率的優勢下,鯨吞市場利益;台灣則擅長於製造生產管理,以優良的代工品質,壓低生產利潤,蠶食既有市場。正因為有此差異性,使得在背光模組的經營模式上也有所不同。背光模組上游材料分別為增亮膜、光源、擴散膜及導光板,日本在這些關鍵材料的佔有率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以增亮膜(又稱稜鏡片)為例,市面上幾乎為住友3M所獨佔,即是因3M握有專利權,擴散膜亦是同樣情形,雖然韓國SKC有能力生產,但其市佔率僅有18.5%,其餘則為日廠所佔,冷陰極燈管(CCFL)也幾乎都是日本廠商的天下,日商Harison東芝市佔率高達47%,目前台灣生產廠商僅有一家威力盟電子;因此,在關鍵材料幾乎為日本所獨佔的情況下,台灣在積極投入TFT LCD面板的生產佈局中及突破性的關鍵技術開發不可,就成本控管層面而言,材料內製將可取得較大獲利空間,但目前唯有導光板是台灣能著力的部分,因為塑膠射出成型技術在台灣已有相當基礎,目前跨入此一領域的廠商均有一定程度的水準,如瑞儀光電在創,關鍵零組件的掌握是整個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想在目前材料技術專利為日本大廠所掌握的背光模組產業中,取得一席之地,非得靠有效的生產成本控管新技術上獲得「導光板之圖樣相干方法(Pattern Correlation Method)」的專利權、科橋電子則研發出「V-Cut」新製程能力,其他廠商也都積極投入研發,希望能改善現有導光技術,如省稜鏡片式背光模組、無稜鏡片式背光模組等;而背光模組屬於客製化(Design in)產品,必須合乎生產週期短及變換製程時間快的特性,既要滿足客戶小量的需求,又可同時多線生產以滿足客戶大量的訂單需求,因此,如何就近提供服務客戶,減少運送過程中包裝、毀損的成本消耗都是廠商在爭取利潤時所必須加以考量的,“In House”的經營策略型態也應運而生。所謂“In House”是指將關鍵零組件的生產廠房,建置在面板或模組生產廠區內,由於各段製程對環境的潔淨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及產業特質的不同(如:背光模組需人力組裝),因此,“In House“經營模式又可區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所謂“狹義In House“即所謂的廠內有廠的建構模式,通常是在同棟大樓不同樓層或鄰近大樓建置生產線,而廣義In House”(又可稱為虛擬In House)則是將相關廠商納於距離不遠的基地設立廠區,聚成群落,形成專業光電園區的型態,目前奇美電子及中華映管均致力推動此一模式的產生,已分別於南科及龍潭招募多家廠商進駐。然而,此種經營型態卻不同於韓國廠商的垂直整合,反而類似”Shopping Mall”的量販模式!我國背光模組廠目前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配合國內面板五代廠的設立,廠商紛紛投入新廠的建置,為能配合前述的客製化需求,“In House“已成為多家廠商採行或進行評估的策略模式。


 


(二)      In House”經營策略之SWOT分析


針對背光模組廠商採用“In House”經營策略,分析採行此一模式下所面對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W)、機會(OpportunityO)及威脅(ThreatenT)各項競爭條件,期能給予業界在進行此一策略佈局時的參考(詳見表一)


表一、B.L.廠商採用In House產業策略之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



劣勢(Weakness)



i可減少運送成本及過程損耗


i因為客製化產品,易與客戶討論


  規格需求,提昇量產時效


i容易鎖定客源


i減少廠房購置成本



i主導權較低


i議價空間有限



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en)



i隨國內面板廠商的擴產,可適時


  掌握面板之量產需求



i易為面板廠所取代


i客戶分散,不易管理



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劃整理(2002/09)


 


就上表的分析說明如下:


1.優勢:在搭配客製化產品的量產上,及時供應、爭取時效及減


       少成本開銷一直是“In House”的最佳賣點。


2.劣勢:由於進駐特定LCD模組廠區內,易成為固定廠商甚至固


       定產品線所專用的生產線,主導權易被掌握於下游客戶


       手中,且因其依附於系統產品設計的關連性高,在市場


       面有降價壓力下時,往往背光模組產品的利潤也易受壓


       縮。


3.機會:在景氣看好的前提下,可適時掌握客戶動向,爭取商機。


4.威脅:由於背光模組廠通常不止一家客戶,如客戶群過於分散


       ,易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及人事成本的增加,也不可排除


        面板大廠自行規劃生產背光模組,走向廠內自行垂直整


        合的可能性。


 


(三)      結論


    由於LCD產業在台灣的成長迅速,2002年第一季已超越日本,僅次於韓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的TFT LCD面板生產輸出國,因此,在相關零組件的需求上也相對急迫,台灣廠商為能快速在TFT LCD產業佔一席之地的考量下,發展出此種“In House“具策略性考量的經營模式,有些廠商樂於採行,也有廠商抱持保留態度,本文期以客觀謹慎的態度經由SWOT競爭分析後,能對此一特有的經營模式做一通盤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menchi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